1.水环境:施工期要求在净水厂施工场地势低洼处设置沉淀池,收集施工现场排放的混凝土养护水、渗漏水等建筑废水及洗车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抑尘;施工期临时沉淀池内淤泥必须定清理,及运往规定地点进行填埋处置;水泥、石灰类的建筑材料需集中堆放,并采取一定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施工运输程中抛洒的上述建筑材料,以免这些物质随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厂区管道布设时需防腐管道进行严格的防腐处理,并对回填土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水质受到污染,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产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工艺废水为反冲洗废水和排泥废水;要求反冲洗废水和排泥废水进入回收水池(容积为288m3)经澄清处理后的上清液返回原水配水井内再次处理利用,下层泥水经排水管进入回收水池经澄清处理后回用;污泥干化产生的废水经排水管进入回收水池经澄清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容积为6m3)处理后定期清掏作为农肥利用,产生的废水均不外排。
2.大气环境:要求施工期在净水厂施工现场四周应修设置不低于2.5m高围挡设施,实行封闭式施工;施工时开挖土石方,使用防尘塑料薄膜覆盖,使用时部分掀开,减少暴露面积,降低风动扬尘,现场、建筑材料堆场附近进行洒水降尘;进出净水厂施工现场的车辆密闭运输,减速慢行,每天对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减小道路扬尘的影响,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工地进行车轮冲洗;在施工场地适时洒水以减少粉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实时洒水,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应增加洒水次数;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标准规范培训,严格落实建设施工工地扬尘整治管理制度;项目施工期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呈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消毒系统投加净水药剂时产生的异味和污泥恶臭;要求加药加氯间安装换气扇,对加药加氯间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污泥清掏后对其进行消毒灭菌、脱水处理自然风干后及时委托村民运至周边耕地还地利用,不在厂内长期堆存,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二级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限值:臭气浓度(无量纲≤20)。
3.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项目净水厂场地平整、水池开挖、管沟开挖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设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要求项目产生的表土用于绿化覆土、植被恢复覆土和复耕覆土,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回填,无弃土产生;建设过程中对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后按照当地管理部门要求进行处置;施工工地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禁止随意将生活垃圾丢弃。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管理人员生活垃圾、药剂包装桶、脱水后的污泥;要求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废药剂包装桶暂存于加药加氯间内,由厂家定期回收,循环利用;污泥经排泥系统人工定时排至污泥干化场内,消毒灭菌后由污泥浓缩处理装置对其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处理完成自然风干后,委托村民定期运至周边农田还地利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要求。要求固废处置率100%。
4.噪声:施工期要求选用低噪设备,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降低人为噪声,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模板、支架拆卸吊装过程中,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制订合理的施工计划,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合理布局高噪声设备,空压机、电锯、振捣棒、打桩机等高噪声设备放置在远离环境敏感点一侧,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带有隔音、消音的机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拟建净水厂的泵机、电机、搅拌机等设备运转及作业噪声,要求建设封闭式生产厂房,合理布置噪声源,优化总图布置,尽可能远离厂界;设备选型上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大功率及高噪声设备采用隔离布置,并采取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如设备安装时采用基座减振、橡胶减振接头及减震垫等措施;加强管理,设备做到定期维护和保养。同时加强生产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噪声,合理安排生产,以减轻对周边敏感点影响;合理控制进入厂区车辆的速,减轻车辆在启动及行驶过程发动机轰鸣噪声;强化行车管理制度,规范厂内车辆行驶路线,禁止鸣笛,进入厂内低速行驶,最大限度减小流动噪声源,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5.其他:(1)对加药加氯间地坪周边设置截污沟,并设置应急阀门,非事故状态下截污沟可以与厂区雨水系统连接,当发生泄漏事故等突环境件后,可将加药加氯间周边截污沟切换至事故应急池,将泄漏事故废水导入事故应急池内暂存。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69-2018)的有关要求,净水厂内设置1座60m3事故应急池,储存突发环境事故泄漏废水;对项目可能造成环境风险的突发性事故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3)加强工艺设备保养,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更换出现问题的管件,预防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4)厂区总平面布置要符合事故风险防范要求,应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5)投矾加氯间分类存放化学品。化学品库区地面需进行安全保护、防腐、防渗等处理,设置腐蚀性物质安全标志牌,并配备环境风险应急物质。并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化学品的贮运及使用实施严格的数量台账管理,专人看管。
(6)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条例。建立完整的生产和安全管理制度,强调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对预防事故的重要用,定期检测维修,及时更换腐蚀受损设备,岗位责任明确,定期培训职工,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能力。
|